卡米尔·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

卡米尔·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

中文名: 卡米尔·毕沙罗
外文名: Camille Pissarro
别名: Camille Pissarro,毕沙罗·卡米耶,卡米尔·毕沙罗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圣托马
出生日期: 1830
逝世地: 巴黎
逝世日期: 1903

艺术特点: 印象派画家;彩色蜡笔画、油画与水粉画;细微的、多方向的画笔 笔触;丰富的色彩;风景画中地平面与人物的布局位置被抬高
艺术流派: 印象主义
艺术时期: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影响: 毕沙罗1872年移居庞图瓦兹,描绘质朴的农村风景。并在附近的欧维作画,时常与塞尚见面,两人相互影响。1874年参加第一届印象派展,其后每届参展,对印象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启发: 1884年受修拉及西涅克影响,采用点描法。
传人: 保罗·高更,保罗·塞尚
格言: 画你所观察和感觉到的,要豪迈和果断地面对,因为最好不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个印象。要面对自然不要胆怯,人 们必须得到惟一的大师——自然,她是永远可以请教的一位大师。
主要成就: 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也是 印象派画家中的长辈。
历史评价:毕沙罗是一位个性坚强,重视友情的印象派画家,他也喜好写生,画了相当多的风景画,他的后期作品是印象派中点彩画派的佳作,此外,毕沙罗的人像画也有他特殊的风格。
——选自网站:灵感家

艺术家简介

出生于当时还属于丹麦的一个维尔京群岛中的岛上,1842-1847年间在巴黎学习,后又回到他父亲开办的商店中做店员。他更希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于1853年与画家弗里茨·梅尔比耶一道,逃到了委内瑞拉。他父亲接受了他成为艺术家的志向,允许他去巴黎研习绘画。1855年,他到了巴黎,时值万国博览会之机,在那里他发现了库尔贝、安格尔,特别是柯罗的作品。他结识了柯罗,并多次造访他。毕沙罗先后在安托万·梅尔比耶的画室、在巴黎美院和瑞士美院工作过。在瑞士美院,他遇上了莫奈,以及其他几位后来很快就被人称为“印象派画家”的艺术家。他当时主要画些热带风景,但也在巴黎附近画些户外写生,其中一幅蒙莫朗西的风景画被1859年的沙龙接受了。1860年,他认识了卢多维克·皮埃特,皮埃特成了他最忠诚的朋友,并一直与他家人在他位于蒙富科(马央纳省)的住所中接待、收留他,直到皮埃特本人于1877年去世。他并不受到来自官方圈子的蔑视,因为他虽然1863年在“落选者沙龙”上展出,但在1864-1870年间总能在沙龙展上展出。

他最初的风景显示出柯罗的影响,直到1865年,他都宣称自己是柯罗的学生;但也受到库尔贝的影响,从他那里学到了稳健的构图和有力的反差,这使他还受到了柯罗的批评。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使用了画刀,画出的一幅《静物》(1867,托莱多,俄亥俄州,艺术博物馆)表明他很可能影响了塞尚。1866年,他在蓬托瓦兹住下,1869年又住到卢弗西埃纳,他创作的风景画中开始出现对“道路”这一主题的偏爱:《卢弗西埃纳的卫兵》(1870,奥塞博物馆)、《卢弗西埃纳的道路》(1872,同上),或者《从凡尔塞到卢弗西埃纳的道路》(1870,苏黎士,布尔勒收藏)。这些画的前景是一些人物,这在他当时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在1870年战争期间,他先到皮埃特的家中躲避了一阵,然后又去了伦敦,在那里与莫奈会合,并认识了杜朗-鲁埃尔,杜朗-鲁埃尔买下了他的两幅画。在伦敦的博物馆中,他发现了一些英国风景画家们的作品,其中康斯太勃尔尤其让他感兴趣。回到法国之后,他无奈地看到自己的房子已遭洗劫,许多他剩在那里的画作遭到了毁坏。

篷托瓦兹(1872-1882)。他于是在篷托瓦兹定居,同时也去奥斯尼和奥弗尔工作。他开始了一个作品丰富的时期,达到了对自己的艺术的完全把握。他进行与他的印象派朋友们相同的探索,并从1874年起参加他们的所有活动,但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深的。虽然有时他同他们一样也对水中的倒影研究感兴趣(《马尔利的塞纳河》,1871;《篷托瓦兹附近的瓦兹河》,1873,威廉斯顿,克拉克艺术学院),但他主要对地面和大自然中的各种变化感兴趣,并采用一种丰富的以褐色、绿色和红色为基调的色彩系列进行创作(《沃瓦赞村的入口》,1872,奥塞博物馆)。除了他观察细致与准确之外,在这些作品中最吸引人的,是在构图上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显示出的令人赞叹的有力和自如。这一点对塞尚产生了很大影响。毕沙罗与塞尚经常一起工作,并常常鼓励他到户外去作画。毕沙罗为人质朴、友善,常常给他的朋友们提建议。玛丽·卡萨特说过:“他真是位好教师,他都能教石头画画。”他也是髙更的老师之一,并邀请高更参加了1879年第四届印象派画展。他有许多孩子,成为一个庞大家庭的一家之主,在1878年遭遇了严重的经济上的困难,他那天生的乐观态度也第一次有所动摇。大概是同一时期,毕沙罗同德加、玛丽·卡萨特一道,开始大量创作腐蚀铜版画。他的铜版画充满了观察上的准确性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常常以十几种不同的形态出现。至于石印画,他主要是在埃拉尼进行创作,他在埃拉尼安装了一台手摇制版机。

埃拉尼(1884-1903)。杜朗鲁埃尔为他举办了一次画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毕沙罗于是在埃拉尼买下一所房子。他对所有新的技巧都感兴趣,认识了西涅克和修拉,修拉的新方法吸引着他。他从1885年底开始画点彩画,并和他的新朋友们一道,在1886年的第8届印象派画展上展出。他在同一创作手法上继续了几年:《密室中的女人》(1887,奥塞博物馆)、《拉克罗瓦岛,鲁昂,雾的效果》(1888,费城,艺术博物馆)。这些画并没有找到买主,毕沙罗又一次陷入了经济上的困难,更因一只眼睛受了感染而雪上加霜,再加上这一画法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他于1890年左右放弃了这一画法而回到了他原来的画法,但由干这一经验而对原来的画法加以了丰富。

都市作品系列。1892年,杜朗-鲁埃尔为他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回顾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毕沙罗开始专门从事同一题材的系列创作,一般都是都市题材,是他在去巴黎、鲁昂或迪埃普时捕捉到的:《鲁昂桥》(1896,匹茨堡,卡内基学院)、《鲁昂的布瓦尔迪厄桥,日落》(1896,伯明翰,城市博物馆)、《迪埃普的圣雅克教堂》(1901,奥塞博物馆)。但最重要的系列作品,还是他从1893年起连续展出的巴黎风景系列画。这是一些从比邻闹市的临街房屋上俯瞰到的景观:1893年和1897年是圣拉撒路街,然后是意大利大道等巴黎著名街道(《意大利大道,巴黎,早晨,太阳的效果》,1897,华盛顿,N.G.)。1897-1898年间,他从卢浮宫酒店屋顶上画出了以法兰西剧院广场为主题的两幅作品:《法兰西剧院广场,春天》(1898,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法兰西剧院广场,下雨的效果》(1898,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1899-1900年间,杜伊勒里花园和骑兵凯旋门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从位于里沃利大街204号的一个房间里画它们:《骑兵凯旋门,秋日早晨》(1899,私人收藏)、《杜伊勒里公园内的水池子,雾景》(1900,同上)。翌年的冬天,他又面对着新桥和卢浮宫在多菲纳王子广场安下了画架:《从新桥边的小岛上看去的塞纳河景》(1901,巴塞尔,斯特希兰基金会)、《亨利四世纪念像和艺术桥》(同上)。1903年,他在塞纳河畔的伏尔泰滨河大道上的一家旅馆住下来,画出了《王室桥和花神楼》(巴黎,小皇宫)。这些系列作品体现出与莫奈作品的很大区别,因为莫奈强调同一天内不同时刻所见到的同一题材,而毕沙罗则主要是变换景点。另一方面,他的色彩系列要更为细腻,并丰富得多。1903年11月13日,毕沙罗去世,当时他还准备去莫尔朗大街住下,接着画风景。

他的作品被收入许多博物馆中,尤其是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因为有了凯博特、卡蒙多和佩尔索纳兹的捐赠)、英国(泰特美术馆;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因为有他儿子卢西安住在英国,并作了一些捐赠,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但如果想对毕沙罗的作品有更好的了解,必须有一部目录,能够补充1939年他的儿子卢多维克-罗多和里奥内罗·凡杜里两人编撰的那一部目录。今天,我们已经更好地认识到了毕沙罗在印象派内部所占据的地位,而他肯定是印象派最忠实的成员。1980-1981年为他举办了一个回顾展(伦敦、巴黎、波士顿),1995年为他举办了大型展览(纽约,犹太博物馆)。

——选自《西方艺术大辞典》

出生于圣·托玛斯岛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卡密尔·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出生在中美洲维京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圣·托玛斯岛。圣·托玛斯岛,在毕沙罗出生的时候隶属丹麦,后来改属美国。丹麦王把它规划为自由港,18世纪60年代以来商业繁荣。1830年7月10日卡密尔·毕沙罗就诞生在这个岛屿的首府,美丽而热闹的夏洛特·阿马利港口附近,一个殷实的商人家中。由于出生地的政治地理因素,卡密尔·毕沙罗具有丹麦国籍,并且终身拥有。

毕沙罗家族原是葡萄牙、西班牙边境的犹太人,后来迁居法国,几代以来定居波尔多城。祖父约瑟夫·毕沙罗与避离法国大革命来自巴黎的安妮·菲利希特·培堤小姐结婚。几年以后,约瑟夫、安妮和孩子们,以及安妮的兄弟以撒·培堤离开法国,移民圣·托玛斯岛。在那里,以撒前后与源自西班牙,然出生在法属多明尼各岛的曼查诺·波米耶家族的两姐妹-埃斯特和拉榭尔结婚。约瑟夫与安妮的儿子费德利克(又名阿伯拉罕·加布雷尔)因参与舅父遗产的处理与舅母拉榭尔暧昧,怀有孩子。两人准备结婚,但在当时这样的婚姻不容于犹太教会,犹太教堂不愿主持婚礼。8年以后,这桩婚姻才成立。费德利克比舅母(后来的妻子)年轻7岁。他们有了4个孩子,最年幼的叫卡密尔·雅各·毕沙罗,稍长以卡密尔·毕沙罗为名。

由于环境的关系,毕沙罗自幼通用数种语言,与双亲讲法语,与岛上黑人居民说西班牙语,同时也说英语(他似乎不讲岛上的官方用语——丹麦话)。毕沙罗的父亲原生在法国波尔多,后随家人迁来圣·托玛斯岛,母亲出生地多明尼各岛是法属,因此父母二人都心系法国,为了让孩子不与法国失去关系,决定送毕沙罗到巴黎读书。那时毕沙罗才12岁。

在当时巴黎的郊区,后来的16区——帕希地方,毕沙罗家拥有一所公寓。毕沙罗就到离公寓不远的一所学校沙瓦利中学就读。校长沙瓦利先生喜好艺术,鼓励学生画画。就在沙瓦利先生的图画课上,毕沙罗学到一些图画基础。而在沙瓦利中学就读的5年中,每周四和周日他都随老师到罗浮宫看画。1847年中学毕业,毕沙罗乘了两个星期的船回到圣·托玛斯岛。临行前,沙瓦利先生告诉他回到维京群岛以后,要“在热带地方画椰子树,让生活过得更惬意”。这话卡密尔·毕沙罗牢记在心。

17岁的毕沙罗回到家中,就在父亲的商行里见习,权充伙计,虽然他对生意事无甚兴趣,他仍尽职而为,父亲给他颇丰的薪水。这样工作了5年,5年中毕沙罗每每想起沙瓦利先生的话,工作之余拿起画笔,不只画椰子树,也画热带植物和黑皮肤的妇女,在水边浣衣或汲水,头上顶着大筐篮的衣物,大水壶的画面。当父亲派他到港口监督到达的货物时,他经常夹带着速写簿。他画进入港口的船、船上卸下的货物,以及大帆船滑进蓝色的海湾、绿树覆盖的崖岸、崖上丹麦式的屋宇建筑等等美好的景色。

与弗利茨·梅尔贝到卡拉卡斯

就值卡密尔·毕沙罗在熙攘往来的港口边画船只上下货物的情景时,一位丹麦艺术家弗利茨·梅尔贝(FritzMelbye)与他相遇,那是1851年,两人的结识改变了卡密尔·毕沙罗一生的命运。当时弗利茨·梅尔贝已是丹麦受肯定的画家,受丹麦政府之派,到中南美洲研究记录该地域的动物和植物群,由于见到毕沙罗爱好绘画,建议毕沙罗离开圣·托玛斯岛到委内瑞拉的卡拉卡斯,两人可互相砌石差,共同作画。

1848年法王路易·菲立普遭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成立。在毕沙罗的出生地维京群岛也值奴隶阶级群起抗争,终于废除奴隶制度。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毕沙罗有与“布尔乔亚式生活的束缚斩断关系”的强烈愿望。终于卡密尔·毕沙罗听从了弗利茨·梅尔贝的建议,于1852年11月12日留下一张纸条给父母,坐船前往委内瑞拉的卡拉卡斯,寻找作画的自由。

在卡拉卡斯,毕沙罗开始跟梅尔贝学习如何使用色彩,他最初的油画和水彩画是那个时候开始的。毕沙罗在卡拉卡斯度过两年,全心全意画画,作了两百余张素描,还有许多墨水画和淡彩画。其中不少以西班牙文加注日期和画题,甚至签名也用西班牙文“Pizarro”。

在1854年8月结束委内瑞拉卡拉卡斯的生活,毕沙罗回到圣-

托玛斯岛,一年中毕沙罗替代兄弟阿尔弗瑞德管理家中商务,好让他兄弟去法国度假。经过一年为家庭奉献,毕沙罗的家人终于允许他出发到法国去追求他的艺术家生活。1855年9月,阿尔弗瑞德自法国回到圣·托玛斯岛,毕沙罗随即登上驶向欧洲的轮船。他将要面对巴黎林林总总的艺术世界:沙龙展览、学院、都市的趣味和巴黎的诸多情况,毕沙罗从此再没回美洲。

初到巴黎

卡密尔·毕沙罗来到巴黎,与弗利茨·梅尔贝继续交往,因为弗利茨的兄弟弗利茨·安东(Fritz Anton)也是画家,住在巴黎,以画海景闻名。毕沙罗当然前去拜访。就在安东的引领下,毕沙罗开始工作,并认识巴黎艺术环境。此时为了满足父亲的期望,毕沙罗必须明确地让父亲知道他在认真地求知,除了接受弗利茨·安东的指导外,他也到不同的绘画工作室里学习,特别常到苏维士学院,在那里他画模特儿。很快卡密尔·毕沙罗便发觉这样画下去十分呆板,没有刺激也就渐行放弃,另求新路。

1855年秋天他刚到法国,正值巴黎举办巨型世界博览会,绘画方面有来自多个国家的成百上千幅画,当然大都是当时盛行的学院派传统绘画,但也可以发现有少数隐藏在僻角的画家,实验一种叛逆学院的画法。毕沙罗对库尔贝(Courbet)、杜比尼(Daubigny)、米勒(Millet)和柯罗(Corot)的作品印象深刻。这是一些与弗利茨·梅尔贝和安东不同的画家。

毕沙罗在法国初期(1855~1858年)的绘画,仍保持着他对维京群岛、圣·托玛斯岛与委内瑞拉卡拉卡斯的记忆,他继续画着那里的景色,虽然他所学的传统绘画观念和技术并不能帮助他对异国情调主题有特殊创意的表现。渐渐地毕沙罗转变绘画的内涵,不再对过去多作追忆,而开始放眼他身处环境的各式景物,也设法接近他心中占有份量的画家,并且探讨他们的作品。

在艺术家的本质上,毕沙罗最接近柯罗(Corot),对柯罗自然单纯而宁静的观看与描绘,毕沙罗深感亲切。他拜访柯罗,柯罗和蔼地接见他。毕沙罗同时注意到米勒,米勒的直率又深入的乡村感觉触动他的心弦。他也开始认识其他在巴黎已活跃的巴比松画家,如杜比尼;还有以现实精神为出发的库尔贝。毕沙罗似乎不为德拉克洛瓦所吸引,而没有去接近他的学生夏塞里奥(Chasseriau),夏塞里奥的父亲是法国驻圣·托玛斯岛的领事,毕沙罗的父亲因商务与其有相当往来。毕沙罗来巴黎不久,便知道自己身处在学院、沙龙、官方的传统因袭和反传统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激烈争执中。在当时,传统对艺术家的要求是:“艺术家建构图像,是要对自然的风貌作最美、最卓绝的拣选,在其中带入人物,人物的姿容要显著令人易感,让观者产生乐趣,引起高贵的感觉,并且激发其想像飞升。”对这种专横地割舍自然,抹除与自然接触的传统训令,柯罗和其群集巴比松的朋友们不以为然,他们退到枫丹白露森林画画,目的是要能真正接近自然,张开眼睛看自然。但是他们时常却只综合了对自然的印象,而非忠实地描绘自然的真貌。库尔贝主张回到日常的现实,他认为描绘生活与自然并不需要透过文学性、感情或灵感的激发,是要经艺术家真切而有力的表现,不假虚拟,而真正能传达出生活的真实自然的信息。

毕沙罗面对这些观念,他认为自己可以依照学院的最稳当的路子走去,依据传统训令来研习自然,创造“高贵”的画面。他也可以追随柯罗、库尔贝等人,在绘画中表现对自然直接触动的感受,而没有什么叙述或寓言的意味。他甚至可以背离自然,步随工业革命以后的新思维,开拓人文精神的新可能性。毕沙罗并没有犹豫很久。一个在中美洲海洋岛屿出生长大的人,自然是应与生命常在,与精神常在的,作为一个画画的人,面对自然、揣摹自然是必然的事。只是他知道他必须更谦逊地、耐心地在自然之前静观,让自然所赋予他的,经由画笔直接传达出来。

到巴黎之后的一年,他开始离开城市,与朋友共用一个画室,以捕捉一些乡村景色。1859年,他第一次被沙龙接受参加展出。他送去一幅描绘靠近庞图瓦兹的蒙马戎西的风景画。在沙龙所印的目录上,他自称是“梅尔贝的学生”。

与朱丽的婚姻

毕沙罗的双亲在他们的小儿子来到法国之后三四年,也离开圣·托玛斯岛。把商行业务交给可靠的人管理,就此赴巴黎定居。在巴黎的家中,毕沙罗的母亲请了一位帮忙家事的女佣,名叫朱丽·维雷,她是布贡尼地方的人,1838年出生,比毕沙罗小8岁。就在1859年,毕沙罗与朱丽相遇,两人发生感情。I860年,朱丽怀有毕沙罗的孩子,后来流产。毕沙罗父母亲十分不高兴他们的关系,一直反对他们结婚。当毕沙罗的父亲在1865年去世时,朱丽已经有了一个两岁的男孩吕西安,并且又怀了他们的下一个女儿简妮。1870年,因普法战争他俩避难到英国,毕沙罗与朱丽才终于在伦敦结婚。

毕沙罗似乎对自己这桩婚姻十分矛盾:他实在不愿直接冒犯他的父母亲,在经济上毕沙罗依赖母亲一直到40来岁,更正确地说,要到1872年至1873年,他的画才开始由杜兰·吕耶(DurandRuel)经营。他们在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这个小家庭便搬到马恩河上的一个小镇拉·瓦伦·圣提列(La Varenne Saint Hilaire)。父亲表示不再资助他,靠着母亲不定期挪给他一些费用。毕沙罗有时作点油漆匠的工作,朱丽也不时讨些农田、花田的工作,以贴补家用。当然,毕沙罗知道迟迟不能与朱丽结婚,十分伤害朱丽。

其实朱丽是毕沙罗的好伴侣,在不稳定的经济条件下生养7个孩子,又要兼作零工,日子十分辛苦。然而她早年一直给予毕沙罗相当大的支持,给他建议,她甚至热切收藏他的一些作品,有时反对他卖出某些画,偶尔她也充当毕沙罗的模特儿,虽然并不是时时都显出优雅的气质。在年纪稍大后,由于生活持续困顿也使她发出怨言,有时不能谅解毕沙罗,这些也是人之常情。

朱丽是位多产的母亲,头一个胎儿流产。吕西安算是长子,生于1863年(成年后移居英国,1944年逝于英国)。女儿简妮·拉榭尔2年以后出世(9岁时死于庞图瓦兹)。1870年他们避难到蒙特福构时生下一婴儿,两三星期后即夭亡。第二个儿子乔治生于1871年(逝于1960年)。1874年简妮死后3个月,菲力斯·卡密尔出生(他的生命也不长,23岁时死于伦敦)。第四个儿子卢德维克·鲁道夫1878年出生(1952年逝于巴黎),3年后另一个女儿生于巴黎,为纪念姐姐,也叫简妮(1948年逝于巴黎)。最小的儿子保列·米勒生于1884年。这些孩子偶尔会坐下来让父亲画画,毕沙罗髙兴他们都喜欢艺术,也鼓励他们自我表达,儿子们都选择艺术方面的工作。

毕沙罗与塞尚

毕沙罗比塞尚大9岁,当塞尚刚到巴黎,在苏维士学院受大家揶揄取笑时,是毕沙罗来帮他解围,而当塞尚画着极有力的素描,众人觉其怪异时,是毕沙罗首先发现他潜藏的非凡天赋。自此他们经常往来,一起工作,共同讨论各类绘画问题。

毕沙罗与塞尚都不曾进入正式美术学校,毕沙罗表示:“原则上我们不要学校”,但他们都敬重德拉克洛瓦、库尔贝、杜米埃和那些肚里有料的人。他们都知道绘画基础技术是重要的,但是感觉更为重要。塞尚说:“一个画家的感觉才是一切的基础,我要一直这么说。”“感觉”对印象主义者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但是毕沙罗认为最要紧的,是不要表现出比自己原有的更多的感觉。毕沙罗在庞图瓦兹定居,而塞尚还未举家迁进这地带时,塞尚便来与毕沙罗一起工作。毕沙罗注意到塞尚用面对自然时的专注和学习抑止他激烈性情的用心。塞尚向毕沙罗虚心请教,甚至还忠实临摹过毕沙罗在卢孚西安所画的风景,学他的小笔触画法,研究他的色彩光影,而不再过分地着重表面形象。塞尚此时所画,有他作品一向存在的激情用笔,也能像毕沙罗那样净化他的色光。较早,毕沙罗就告诉塞尚说:“只要用三原色——红、黄、蓝和来自三原色的混合色作画。”毕沙罗曾在自己的调色盘上除去黑色、沥青色和赤土色,以及各种赭石色系,这是印象派画家用色的基本原理。毕沙罗此后在用色上有许多研究和演变,当然塞尚也是。

他们两人,从1873年到1875年间在庞图瓦兹的隐密居所或欧维镇郊的小路上画风景,取景十分相近,技巧上也都借助于画笔和画刀,毕沙罗后来追忆说:“我们总是在一起作画,但是不能否认的,我们各自想保留惟一所拥有的东西,那就是个人独特的感觉。”左拉即时常对他们作品之相似感到惊异。毕沙罗对他说:“艺术家是他们风格的创造者,与别人相似就缺少独创性,认为他们相似是一种错误,应该意识到艺术家在一起工作时的互相影响。”

毕沙罗为人谦逊,他认为与塞尚一起作画是彼此沟通,而不以为自己对塞尚在绘画上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塞尚虽曾经说:“另外一个人给你的意见、方法,不应该影响你的感觉方式。”但仍然认为从毕沙罗那里得到许多启发,他曾在一篇重要的文章里含蓄地对毕沙罗表示钦敬之意:“直到战争(指普法战争),你知道我过得极无聊,着实失落,是在列斯塔克,我再三反省,我了解毕沙罗了,一位像我一样的画家,一个奋力工作的人,这时我工作的狂热才开始。”塞尚并以“谦逊而巨大的毕沙罗”来形容他,还谈到“老毕沙罗,那可说是我的父亲,这是一个可以向他请教的人,也是一个好像上帝一般的人物”。

毕沙罗和塞尚在苏维士学院认识后的友谊,发展到庞图瓦兹与欧维地区一起工作交换心得的局面,造就了印象主义形成的基础。

再度的困顿,旅行与最后的成功

从毕沙罗放弃新印象主义画法,到杜兰·吕耶再次支持印象主义画家,这期间经历了数年十分艰辛的日子。毕沙罗的债务累累,求助无门,有的是轻视和暗暗的讥讽。隐忍了长年的艺术家的妻子再也不能忍受,在她的要求下,儿子吕西安不得不到巴黎找工作,她自己也向一些朋友请求接济周转,得到的只是口头的安慰,最后她放弃了希望。1887年秋天,当她的丈夫到巴黎奔走于画廊或寻求买主时,她写信给吕西安说:“你可怜的父亲确实是天真无知的人,他不明白生活的困难,他知道我欠了3000法郎的债,而他只寄给我300法郎,告诉我再等。总是同样的笑话,我不在乎等,但同时,人总要吃饭,我一名不文,没有人愿意赊账。没有人愿再借给我。我们怎么办?我们一家八口每天要生活。晚饭到的时候,我不能叫他们‘等’,——这个愚蠢的字你父亲说了又说。我已经卖了所有可卖的,我已使尽方法,糟的是,我全无勇气了。我只能决定送3个男孩去巴黎,然后带两个小的走到河边去,你可以想像其余。每个人都会想那是意外,但是当我准备这样做时,没有勇气了,为什么到最后的一刻,我总是个胆小鬼?我可怜的儿子,我怕这样要让你们悲恸,让你们悔恨。你亲爱的父亲写给我一封信,那真是一篇自私自利的大杰作。这个可怜的人说他已经达到了事业的颠峰,不需要再拍卖或随便抛售画来减损他的名声。不减损他的名声!可怜的人,如果他丢掉他的太太和两个小孩,他要如何作想!要保住他的名声,我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可怜的吕西安,我真是不快乐到了极点。再见了,还要再看到你,真不幸!”

艺术家的妻子生活何其不易,幸亏毕沙罗的画渐渐有人收购,并且卖画情况逐渐稳定,但是1889年,毕沙罗开始患慢性眼病,这妨碍他到户外作画,他在埃拉尼的园中建了一个特别的工作室,但仍然要时常背着窗子画画。为了要变换主题,他开始旅行,而渐渐地也有能力负担旅行费用了。

毕沙罗在1890年、1892年和1897年都到伦敦短暂居留,画了不少画。伦敦旅行首先实际的理由是,几个侄甥生长在伦敦,大儿子吕西安后来到伦敦生活,其余的儿子也都在伦敦待过一段时间。毕沙罗跟儿子保持频繁通信。他与吕西安有许多交流,鼓励他,忠告他,教给他自我修养人生的哲学。同一个时期,孩子们的发展让他感到温暖而满意,所有的儿女都有艺术倾向,各向所长发展。只是1897年,最富才华的菲力斯23岁在伦敦因肺病去世。对毕沙罗而言,这是残酷的打击。

1894年毕沙罗去了比利时。那几年,法国十分动荡,无政府主义到处活动,发生数次炸弹爆炸事件,毕沙罗虽是无政府主义的同情者,但也对其发出谴责。他被当局列为可疑分子,有被捕的可能,因此毕沙罗只有带着妻子暂避居比利时,而他竟能在这近乎逃亡的日子,在比利时画出一组十分精彩的画。

与莫奈一样,毕沙罗多次到浮翁,1883年他已去过,1886年和1898年他再到那里,画了几组浮翁的街景和港口。

毕沙罗开始想画巴黎,蒙马特尔大道、法兰西剧院、歌剧院大道、塞纳河边都是他捕捉灵感的对象。他现在有能力在不同的旅馆订下房间,画窗外的景象。1899年他在利瓦利街租了一间公寓画杜勒里公园。次年,他住进新桥旁的一所老屋,以观览罗浮宫的前景与西堤岛。

快到70岁了,终于常被邀请参加一些欧洲国家的展出。还有美国匹茨堡的国际大展。因盖尔伯特去世,他遗赠给法国政府他的收藏,毕沙罗的画得以悬挂在卢森堡美术馆(只是先可以在那里展藏,进入罗浮宫还是问题)。尽管有小说家奥大维·米尔博(O.Mirbeau)的极力推荐,法国官方还是拒绝收购毕沙罗的油画,只买了几幅蚀版画,价格压得极低。渐渐毕沙罗的名声传播开来,虽然他的画不如莫奈那样引起广大群众的喜爱,毕竟他现在受尊敬了,而且享受生活。他偿还了莫奈借给他买埃拉尼房屋的钱。他的画开始在拍卖中高价成交。现在有一群新一代的作家和画家围在这老人的四周,表达他们钦佩和尊敬之意。他有信心继续工作。他清醒的头脑让他直到最后都能画出一连串的杰作。

1901年,毕沙罗着手一组新的迪耶普(Dieppe)的画,下一年他再次造访该地。1903年夏天,在勒·阿弗度过,回到巴黎之后,他准备搬进莫兰大道的一所新公寓,正值搬家时,他显出前列腺肿瘤的征象。毕沙罗一向相信中医,就听从这样的治疗而没有进行手术。1903年11月13日血中毒,毕沙罗就这样逝世,享年74岁。

印象主义者的师长

毕沙罗逝世了,朋友们各方追念,最令人感动的献礼,一则是来自高更,但毕沙罗无法得知;一则是出自塞尚,当然毕沙罗更无法得知。在南太平洋岛屿上,高更关心自己的大溪地岛的作品不能得到毕沙罗的赞赏,1902年写下:“如果我们仔细观赏毕沙罗的整个绘画工作,我们可以从里面看到,尽管有不稳定的状态,但是只有一位非常特殊的画家才能达成。他非常直观,从不虚伪。他的画是纯种艺术。他看着每个人,你说,为什么不?每个人也看着他,或有人否定他,我不否认,他是我的老师之一。”

在毕沙罗逝世3年后(1906年),塞尚受邀参加艾克斯地方画家协会的展出,这位被年轻一代尊称为“现代拓荒者”的大师在展览会的目录上写着:“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毕沙罗确是所有印象主义画家所尊重的人,不只因为年龄稍长,也因为他智能、平衡、仁慈和温暖的个性。他没有野心要成为这个运动的领袖,小心地避免自己站在前头。因此,在印象主义画家互相误会,甚至激烈争辩、争吵时,只有他能避免他们间的小嫉、小恨、偏执或狂傲,而专注于他与朋友们追求的目标,发展个人观物的视点和图面的更新。呈现出对自然的独特看法和自我的自由表现。他并不想影响他的同僚,却是一位谦逊而杰出的引导者,大家都钦佩和尊敬他。他同时能吸取前辈、同辈和晚辈的经验、建议和新知,以增长自己,硕壮自己。必要时勇敢地承认错误,调整方向,从而保持眼睛的明敏与精神的清新。毕沙罗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印象主义画家,他是所有印象主义画家的师长。

年谱

1830  1岁,10月7日,卡密尔·毕沙罗诞生在中美洲维京群岛中的圣·托玛斯岛。

1842  13岁,到巴黎,就读沙瓦利中学。

1847  18岁,结束巴黎学业,回到圣·托玛斯岛。

1851  22岁,结识丹麦画家弗利茨·梅尔贝。

1852  23岁,11月12日与梅尔贝同赴委内瑞拉的卡拉卡斯。

1854  25岁,8月,由卡拉卡斯回到圣·托玛斯岛。

1855  26岁,9月,登上驶往欧洲的轮船,到法国开始绘画生活。接受弗利茨·梅尔贝兄弟弗利茨·安东的指导。秋天,巴黎举行大型世界博览会,毕沙罗见识了库尔贝、杜比尼、米勒、柯罗的绘画。

1860  30-31岁,首次被沙龙邀请参展。与父母亲家中女佣朱聊相遇。与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巴齐耶、塞尚、彼耶特等人结识于苏维士学院。参加克里希方场上葛尔布瓦咖啡座“巴迪纽尔团体”。

1861-1863  32-34岁,两次沙龙落选。1863年参加以库尔贝为首的“落选沙龙”展。

1863-1864  34-35岁,朱丽生男孩吕西安。再次获参展沙龙。

1865  36岁,父亲去世。朱丽生第2个女儿简妮。再次入选沙龙。

1866  37岁,搬到庞图瓦兹,住到1869年。

1867  38岁,再次遭沙龙拒绝。

1868  39岁,因杜比尼的主持,重又入选沙龙。拉费特街的商人马丹老伯开始卖他的画。

1869  40岁,由庞图瓦兹搬到卢孚西安。

1870  41岁,普法战争爆发,毕沙罗先暂避到挚友彼耶特在蒙特福构的农庄。12月到伦敦。

1871  42岁,到杜兰·吕耶之子保罗的画廊寄放两张画,在伦敦与莫奈相遇。6月14日,与朱聊在伦敦结婚。7月回到卢孚西安,第2个儿子乔治诞生。

1872  43岁,8月,由卢孚西安第2次搬到庞图瓦兹。与莫奈、西斯莱同时在巴黎拉费特街杜兰·吕耶画廊展出画作。

1873-1874  44-45岁,莫奈提出,1873年春天筹备以“巴迪纽尔团体”一行人为中心举行群展,以与沙龙抗衡。1874年4月实现。即是后来称为“印象主义”的第一次大展。展出前3月时,女儿简妮去世,3个月后儿子菲力斯出生。1874年初,在贺榭德举办的拍卖会上,毕沙罗、西斯莱、莫奈、德加的作品以相当高价卖出。

1876  47岁,第二次印象主义大展。

1877  48岁,1月,盖尔伯特买了1幅毕沙罗大风景画,并提出要筹办第三次印象主义大展。展出结束后,盖尔伯特另筹一个拍卖会。遇见高更。

1878  49岁,挚友彼耶特去世。第4子卢德维克·鲁道夫出生。

在蒙马特尔租了个小房间以方便收藏家来访。

1879  50岁,第四次印象主义大展,毕沙罗介绍髙更参加。51岁,社会普遍情况改善,杜兰·吕耶再度购买印象主义画家的画。毕沙罗经济好转。第2个女儿出生,也叫简妮。

1882  53岁,髙更由毕沙罗授意,出面主办第七次印象主义大展,与众人意见不合,1882年第七次印象主义大展由杜兰·吕耶接办。毕沙罗搬离居住了10年以上的庞图瓦兹,到靠近奥尼的村庄去住。

1883  54岁,自奥尼搬到埃拉尼,在埃拉尼定居了最后的20年。经济大环境又变坏,杜兰·吕耶不能顾及所有印象主义画家,只为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等人开个人展览,毕沙罗的个人展在5月举行。首次到浮翁画河港景色。

1884-1885  55-56岁,最小的儿子保列·米勒出生。毕沙罗结识了西涅克和修拉,开始接受分色点描画法。

1886  57岁,第八次印象主义大展,毕沙罗坚持修拉、西涅克和儿子吕西安都能参加。这是最后一次印象主义大展,总共8次印象主义展览,毕沙罗自始自终都参加,是惟一从不缺席者。1886年,第二次到浮翁作画。

1889  60岁,毕沙罗坚持了4年的分色点描绘画法终于放弃。毕沙罗重新可以卖画,经济情况渐入佳境,但开始患眼疾。

1890  61岁,开始有经济能力旅行,重回伦敦。

1891  63岁,再访伦敦作画。

1894  65岁,遭到政治嫌疑,避到比利时。

1896  67岁,再到浮翁作画。

1897  68岁,儿子菲力斯23岁在伦敦去世。毕沙罗再到伦敦。

1898  69岁,再访浮翁画老街景色。

1899  70岁,开始画巴黎街景,首先在旅馆定下房间,后在利瓦利街租下公寓以便作画。

1900  71岁,亦为方便作画,住进新桥附近老屋。

1901-1902  72-73岁,到迪耶普海边两次,画海港与港市。

1903  74岁,夏天在勒·阿弗港度过,作了生命最终的绘画。准备搬进巴黎莫兰大道新购公寓时发现前列腺肿瘤。11月13日因血中毒去世。

——选自《世界名画家全集,印象派画家的师长毕沙罗C.Pissarro》

温馨提示:如若下载失效,请联系我们更新,本站资源为研学所用,商业用途请尊重版权!可联系侵删!
名家传记

保罗·高更

2025-8-4 16:11:48

名家传记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 - 1919

2025-8-4 16:23: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