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写经是中国古代文献总称,以佛经为主体,兼含道教典籍、史籍及回鹘文经卷等,主要发现于敦煌藏经洞。其写本时间跨越北魏至五代,唐代作品占比最高,现存总量约68000号,国内收藏约13000号,其余分布于英、法、俄、日等国 [1]。文献涵盖楷书、魏碑体及草书等书体,其中融合民间技艺的“经生体”被视为唐代书法典范。
南京博物院现藏敦煌写经30余件,包含《妙法莲华经》《老子道德经》等,最长卷达24米,来源包括机构移交、私人捐赠及抢救性收购。2010年《敦煌写经》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3年起通过数字博物馆实现线上展示。该文献在文字学、音韵学及俗文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与殷墟甲骨文等同属“中国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


(部分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