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绘画中的禅宗艺术

宋代绘画中的禅宗艺术

禅宗绘画,意趣超凡脱俗、笔墨抽象简洁,它们本是悬挂僧房、用于引发禅机的“道具”,而后成为观者体味笔墨与造型趣味的艺术品,继而能从中感受到抽离世俗的宽慰。本期「悦读」,带来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王中旭先生新书《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选段,诸君从中可以概括性地了解宋代禅画的面貌。

与禅宗有关佛画之出现/王中旭
禅画是20 世纪以来在中国、日本绘画史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并无该词,仅有“画禅”“画中有禅”等近似提法。最早研究禅宗与中国绘画关系的学者铃木大拙、喜龙仁,在其著作中均较为谨慎,并未正式提出禅画的概念。
宋代绘画中的禅宗艺术南宋·牧溪 《六柿·栗子》 京都大德寺藏
关于何为禅画,学界尚无相对明确、一致的意见,此外亦无证据表明,此类绘画之出现系主要受到了禅宗的推动,故笔者在讨论此类绘画时,使用“与禅宗有关绘画”。
南宋·牧溪 《李源与圆泽问道图》 私人收藏
从画史文献记载来看,虽然五代、北宋时期减笔风格即已出现,但更多的是受草书笔法、泼墨画法之影响,及与追求纵逸诡怪的审美趣味有关,与禅宗并无直接关系。北宋李廌《德隅斋画品》记后梁张图作衣纹“用浓墨粗笔如草书,颤掣飞动,势极豪放;至于作面与手,及诸服饰仪物,则用细笔轻色,详缓端慎,无一欹仄”,李廌所见是否为张图真迹尚不确定,然而至少表明北宋时已出现衣纹粗简、面部用细笔的减笔风格。活跃于西蜀至宋初的石恪也被认为与减笔风格有关,如《画鉴》称其“画戏笔人物,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乃粗笔成之”。

宋代绘画中的禅宗艺术

五代·石恪 《二祖调心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时出现一批笔墨粗简,契合禅宗精神、趣味的水墨画,题材涉及佛道、人物、山水、花鸟等。本篇所述与禅宗有关佛画主要特点如下:
一、使用水墨粗简风格,即减笔风格;二、题材与佛教(主要是禅宗) 有关,且体现禅宗精神、趣味;三、画上有禅僧题赞。
其中第一、二点为必需条件,倘若该画作还能满足第三点,则可称其为与禅宗关系密切。
南宋·牧溪 《叭叭鸟图》 私人收藏
梁楷系南宋嘉泰年间画院待诏,《图绘宝鉴》称他不受皇帝所赐金带,嗜酒自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服,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
南宋·梁楷 《布袋和尚图》 上海博物馆藏
现存《释迦出山图》、《八高僧图》徐邦达皆认可为梁楷真迹,二图题材均与禅宗直接相关,且都以水墨为主,线条粗简遒劲,描绘有山石背景,与通常意义上的职业绘画相比,称得上是“减笔”。
南宋·梁楷 《释迦出山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梁楷署款佛画另有《六祖截竹图》轴、《六祖撕经图》轴,皆为禅宗公案题材,笔墨极为简洁,然而非梁楷真迹。
南宋·梁楷 《六祖截竹图》《六祖撕经图》
释法常是南宋末僧人,号牧溪,《图绘宝鉴》称他“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其画风亦属减笔体。
南宋·牧溪 《独坐猿图》 私人收藏
日本京都大德寺收藏有法常《观音像》轴,与《猿》《鹤》轴同为一组,图中观音面部精细,衣纹粗简,背景山石以粗笔水墨勾皴,属于水墨粗简风格。

宋代绘画中的禅宗艺术
宋代绘画中的禅宗艺术

南宋·牧溪 《观音·松猿·竹鹤三轴》 京都大德寺藏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晚期出现了一批风格极简的佚名佛画,并且画上多有禅僧题赞。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南宋佚名《释迦出山图》轴,图中背景极为简洁,仅以水墨刷染、点苔表示地面,释迦面部、手足以细笔勾写,袈裟以极简之粗笔勾勒,本幅上有淳祐四年(1244) 临济宗痴绝道冲禅师题赞。
南宋·佚名 《释迦出山图》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类似风格的《释迦出山图》轴在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等处皆有保存,其中前图有南宋西严了惠禅师题赞。南宋佚名《李翱问道图》轴表现的是唐李翱向药山禅师问道之禅宗公案,图中山石背景以极为简淡的水墨草草刷染而成,人物面部及手足以细笔略勾,衣纹亦极为简略潦草,本幅上有南宋临济宗偃溪广闻禅师题赞。
宋代绘画中的禅宗艺术南宋·直翁(传)《李翱问道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与梁楷、法常的佛画相比,上述佚名且多有禅僧题赞之佛画,其风格均极为简洁,甚至是潦草,通常直接体现了南宗禅顿悟之宗旨,与禅宗关系密切。从时间上看,并非禅宗僧人或信众促使减笔风格之出现,而应是其利用、改造了减笔风格。

美学阅读

「悦读」那个假装豁达的人

2023-4-11 14:19:11

美学阅读

「悦读」水不流花不开的寂寞

2023-4-11 14:52: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