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查士标
别名: 字二瞻,号梅壑、懒老、梅壑散人、后乙卯生、白岳逋客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安徽休宁
出生日期: 1615
逝世日期: 1698
艺术特点: 他的山水画,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晚年画风突变,直窥元人之奥。
艺术流派: 新安画派;徽派
艺术时期: 清代
主要成就: 新安四家之一。
艺术家简介
查士标(1615-1698)〔清〕字二瞻,号梅壑、懒老、梅壑散人、后乙卯生、白岳逋客,安徽休宁人,后寓江苏扬州。明亡(1644)弃举子业,专事书画。家藏多鼎彝及宋、元人真迹,精于鉴别。书法学米芾、董其昌。擅画山水,初学倪瓒,后参用吴镇,又受董其昌影响,用笔不多,惜墨如妙,说者谓:菊乃冷花,经石公手洗尽铅华,独存冰雪,堪称“真冷”。康熙中年未六十而殁。与龚贤、樊圻、邹喆、叶欣、天宏、尚岑、谢称等为“金陵八家’传世作品有顺治十年(1653)作《葛仙移居图》扇面,现藏故宫博物院;金,风神闲散,气韵荒寒,人称“逸品”。与弘仁、孙逸、汪之瑞为“新安四大家”(即海阳四家)。专尚疏淡为其特色。晚年画益超迈,直窥元人之奥。凡应酬临池挥洒,必于深夜而不以为苦。传世作品有康熙六年(1667)作《水云楼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十九年作《平川挚舟图》轴藏上海博物馆;十六年作《空山结屋图》轴藏首都博物馆;十三年(1674)作《竹暗泉声图》轴藏南京博物院;《溪山放棹图》轴藏沈阳故宫博物院;《云山烟树图》卷藏中国美术馆;《仿古山水册》藏辽宁省博物馆;《幽谷松泉图》轴藏安徽省博物馆;《仿高房山水康熙二十年(1681)作《迥岩走瀑图》轴图录于《晋唐宋元明名画宝鉴》;《山居观梅图》册页、《山水图》扇页现藏南京博物院;《山水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范双玉小像》扇页藏吉林省博物馆。子清、濂,皆能画。墨山水图》轴藏苏州市博物馆。著有《种书堂遗稿》。
源自:中国古代画家词典
人物生平
明末秀才,于明亡(一六四四)弃举子业,专事书、画。工诗文、书画,书法师承董其昌,风格俊逸萧散。擅山水,初师倪瓒,后参以米芾、米友仁、黄公望、吴镇、沈周、董其昌等人画法,所画笔墨纵横、粗犷豪逸,或笔法荒率、墨色浓淡干湿互用、秀润高华,或笔墨生峭劲利,画风枯寂生僻。
入清后不应举,工研书画。精鉴赏,家藏多鼎彝及宋元人真迹。书法学董其昌,纵逸处近米芾。他的闲散情怀决定了他的绘画气质亦是风神懒散、气韵高逸。他早年即服膺渐江,与渐江一样从学倪云林入手,后来他居扬州时仍然关注渐江的画作并虚心向渐江学习.山水初学倪瓒,后参用吴镇、董其昌法,笔墨疏简,空旷荒寒。查士标常常在画上自题”拟云林笔意”、”仿倪云林法”等,而他的”懒标”之号亦从倪云林”懒瓒”之称而来,可谓是风神遥接。由于查士标天性聪慧,并且在扬州多与王翚、恽南田、笪重光(1623—1692)、孔尚任(1648—1718)、石涛等当时画坛和文坛名流结交,相互切磋,转益多师,因此查士标绘画的风格也是多样的,面貌不一。
他特别敬服董其昌。亦善诗文,著有《书神堂诗》遗世。其绘画以山水见长,取材 广泛,并旁及枯木、竹石等,主要有两种艺术风格。一种属于笔墨纵横、粗放豪逸一路,多以水墨云山为题材,师法米氏父子的云山烟树,笔 法荒率,渲染兼用枯淡墨色,融合了董其昌秀润高华的墨法,粗豪中显出爽朗之致。另一种笔墨尖峭,风格枯寂生涩,以仿倪瓒山水为主。还 有一些作品,因仿不同古人而呈不同面貌。前人评其绘画缺乏遒浑的气魄,亦乏创新精神。
查士标是散漫而有名士气质的诗人,他草草几笔,画了一河两岸,士子携琴归来。近岸竹篱茅舍,远岸山水云树,烟霭渺渺。《携琴归来图》一如查士标往日画风,笔墨散、构图散,感情却如行云流水,在水墨中弥漫,在水墨中眷恋,又在水墨中消失。一唱三叹,最后“像水消失在水中”(博尔赫斯语),这是查士标的境界。画的结构追仿云林风格,但淋漓纵横,笔墨风华仍出于米芾。倪云林的画枯淡静柔,查士标用笔疏散淹润。
查士标常常是白天睡觉,晚上作画,他自号“懒标”、“散人”,“不求闻达,一室之外,山水而已。”(曾灿序查士标《种书堂遗稿》)他在明亡后避地新安山中,后半生浪迹四处。米芾常游镇江金山、焦山、北固云水,查士标与王石谷、笪重光、恽南田在此地盘桓了三四年。查后来寓居扬州待鹤楼,《广陵诗事》记载当时风光:“户户杯盘江千里,家家画轴查二瞻。”查士标73岁还在扬州与孔尚任、龚贤、石涛等参加过春江诗社。晚年画益超迈,直窥元人之奥。宋漫堂(荦)不轻许人,独以得其狮子林画册为快。,凡应酬临池挥洒,必於深夜,不以为苦。八十馀尚童颜。卒年八十四,著有《种书堂遗稿》等。
艺术特色
专事书画,家多鼎彝,及宋元人真迹,遂精鉴别。画初学倪高士,后春梅华道人、董文敏笔法。用笔不多,惜墨如金,风神飘散,气韵荒寒,逸品也。与同里孙逸、汪之瑞、僧弘仁合称四大家。晚年画益超迈,直窥元人之奥。朱漫堂不轻许可人,独以得其狮子林画册为快。说者谓其晓起最迟,凡应酬,临池挥洒,必于深夜,不以为苦,八十余,尚童颜。商丘宋漫堂牵为之立传,并序行其诗。书法襄阳,极似董文敏。艺舟双揖评其行书为佳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