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Literati and study

艺术与阅读系列

(文中部分图片点击可查看高清大图)

中国自古便有书房,那一方小天地承载了无数人的欢乐与梦想,人们在这里看书、写字、赏玩、会客……一间书房就自成一个小宇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人的书房,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

01

沈周的有竹居

苏轼曾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沈周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有竹居,想必与此也有些许关联。

沈周出生于苏州市相城区,这附近的水域阳澄湖因大闸蟹而闻名,却鲜有人知道沈周隐居于阳澄湖镇。

在父辈建立起的西庄内,沈周度过了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有竹居位于西庄园子内,是沈周的书斋。

一场春雨过后,书房里突然传来一些泥土的味道,沈周望向窗外,看着桥边路上有几处新泥,猜测很快会有友人来做客,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有竹居

小桥溪路有新泥,

半日无人到水西。

残酒欲醒茶未熟。

一帘春雨竹鸡啼。

明代 沈周 中秋赏月图卷(局部) 1486年

纸本设色 34.7cmx1343cm

这幅《有竹庄中秋赏月图》描绘的是沈周在“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与友人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他将书房描绘成一座室外茅亭,数株劲竹环绕,一只仙鹤立于桥上,明月高悬,景致幽静。亭内两人随意团坐,举杯对饮。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书法部分则是沈周满怀激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兴致勃勃地抒发其与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赏月时的复杂心情。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如其所画,有竹居是书房,亦为待客之所。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明代 沈周 东庄图册之南港

纸本设色 28.6cmx33cm

南京博物院

1463 年,同乡晚辈吴宽慕名来到西庄,拜访沈周。这一年,他 37 岁,留吴宽在有竹居中夜宿,二人彻夜长谈,品酒论画,从此成为至交。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明代 沈周 东庄图册之折桂桥

纸本设色 28.6cmx33cm

南京博物院

吴宽学识广博,积极入世,多年后高中状元,他从侍奉孝宗读书开始,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沈周遁迹出世,居江南岸边,一生未有太大起伏。两人的志向和身份迥然不同,却并未影响彼此间的厚谊。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明代 沈周 东庄图册之耕息轩

纸本设色 28.6cmx33cm

南京博物院

沈周是重情之人,他为远在京城为官、久不能归乡的好友作过多次画,仅是其私家院落就画过两次,均名《东庄图》。较晚的一册完成于1502年,共12幅,吴宽收到赠画两年后去世,图册即不知所踪。较早的一册流传至今,原为24幅,目前仅存21幅。

02

乾隆的小书斋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就算是皇帝,

也喜欢文人的样貌身份

乾隆的书斋名为三希堂,是一个非常小的房间,只有四点八平方米,我们今天看到的他在很多书画上的题款,印章,不少就是在那里完成的。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清代  佚名  弘历是一是二图

绢本设色  76.5cmx14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乾隆有几张画像,不以帝王的形象入画,而是很儒雅的文人装扮,如此留影,应该也说明了他心中的一处向往和认同。在这间小书房里,有一副对子: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再是坐拥天下的君王,令他安慰的,仍是读书写字,博览古今的乐趣。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清代  佚名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

纸本设色  118cmx61.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御题:“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长春书屋偶笔。”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三希堂的名号主要是因为得到了一本王珣的《伯远帖》,和《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一起,三希就集齐了。那一年是丙寅年,公元1746年,他特别开心,也特别勤奋,因为是他书画收藏史上的丰收年。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魏晋南北朝 王珣 伯远帖

纸本墨笔 25.1cmx1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魏晋南北朝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纸本墨笔 23cmx1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魏晋南北朝 王献之 中秋帖

纸本墨笔 29.7×350.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快雪时晴帖》上,他花了很多功夫,正月过年期间都在临摹,还临了倪云林的一河两岸,及钱选的《羲之观鹅图》,写诗,还要大臣们也作题跋。《中秋帖》花的功夫也不少,来来回回临摹很多遍,乾隆题诗作画玩的不亦乐乎。

03

归有光的项脊轩

明代 沈周 瀼西草堂图

纸本设色 180.2cmx72.5cm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明代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归有光被称为明朝散文第一人。他在《项脊轩志》里对祖母、母亲、妻子三位女性表达了深切的怀念。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中学时读不懂的地方,长大后慢慢懂了。

“我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呢。离开时,她关上门自语道:家里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就好像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我写了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过了六年,妻子去世了,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一间书房,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是他们的情感寄托。

04

丰子恺的缘缘堂

书斋 | 那闪闪发光的一方天地

 “因为你处在石门湾这个古风的小市镇中,所以我不给你穿洋装,而给你穿最合适的中国装,使你与环境调和。因为你不穿洋装,所以我不给你配置摩登家具,而亲绘图样,请木工特制最合适的中国式家具,使你内外完全调和。”

这是丰子恺先生自己设计缘缘堂时说的一段话。缘缘堂不仅是他的现实家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仅几次撰文描述缘缘堂,还将自己的文章一再以缘缘堂的名义结集出版,《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

近现代 丰子恺 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纸本设色 34cm×26cm

在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中,也可以看到缘缘堂的样子,他常邀老友在这里畅聊人生,油灯暗淡平和的光线笼罩着座中人,一卷帘,一壶茶,“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书房里,也有文人和文人的朋友,以及他们的那个时代。

在书房里我们的知识可以得到增长、情感可以得到寄托、心灵可以得到净化,所以文人会利用书斋环境或山水来完成自身内部“心斋”的建设。其实,并不是只有室内的房屋可被称为书斋,只要你想,到处皆可成书斋。愿你也有那一方闪闪发光的小天地,让心有所栖。

转自弘雅书房公众号

小编:乐诗

当代艺术阅读

我的家当艺术展

2022-10-20 17:29:26

美学阅读

「悦读」那个假装豁达的人

2023-4-11 14:19: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